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

台灣 下一個菲律賓?

◎ 吳岱娟
舉凡公職的招考,考場皆是水洩不通,應考人數破天荒的高,而錄取率則是急轉直下,考生學歷也逐漸攀升,大家不求高薪只求穩定、溫飽。這種面臨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讓人不禁聯想到菲律賓這個國家。
二十世紀七○年代末,當時,菲律賓面臨著國內經濟異常不景氣和社會劇烈動盪的雙重困境,為了調整國民經濟結構,改善民眾的收入狀況,當時的菲律賓政府決定開啟國門,允許國民赴海外打工,鼓勵以「菲傭」為主體的勞務出口。菲傭個個受到良好的教育,大學畢業者比比皆是。
現在的學生對政治似乎是不感興趣,又或者說是還沒受到切身之痛,因此不予理會這種社會鬥爭。萬萬沒想到,一個人沒了遮風蔽雨的住所,那麼他辛苦賺錢為誰?國家都沒了,拚什麼經濟?大學四年,背負就學貸款的債務,畢業後,卻也無所適從,前途渺茫。
仔細想想,馬政府這樣高度漠視台灣的經濟慘狀,還自以為是、沾沾自喜,對人民的怨聲載道裝聾作啞,對六十萬人上街訴求視而不見。這樣的政府如何守護一心期待「馬上好」的百姓?(作者從事品管工作)

沒有留言: